淞溉古镇有什么特色?

你到松溉古镇,会发现一个松溉的特色,其他古镇街上都是卖麻花,糖果,而在松溉古镇是摆放着被称为“长江奇石”的鹅卵石、熊氏杆秤、松溉草编等永川特产。

JINN6469.jpg

“松溉棕编”(作者拍摄)

“熊氏杆秤”(作者拍摄)

“熊氏杆秤”起源于清朝末年,自开设杆秤作坊以来,已有百年历史。第四代传人熊德兴的杆秤作坊位于古镇的一条旧街上,不足30平方米的手工作坊,既是堂房,又是工作间,墙上挂着数十杆杆秤,工作台上摆放着手推刨、铁毡子、量秤用的砝码等工具。

淞溉古镇的文化底蕴深厚吗?

松溉古镇大景(彭刚摄).jpg

  松溉古镇是2008年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颁布的第四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。

  松溉古镇的历史文物比较多。根据《中国文物地图重庆分册》介绍,松溉镇有如下的文物:

  5-C11禹王庙(松溉镇文昌宫社区,清代),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。坐北朝南,四合院布局,现仅存正殿。面阔三间18米,进深二间8米,台基高0.8米,前有垂带台阶6级,木结构,悬山顶,抬梁式梁架。脊模题字"大清光绪二十四年三月"。

  66-C12唐湾街民宅(松溉镇文昌宫社区,清代),始建年代不详,现存建筑为清中后期遗构。建筑面积150平方米,坐北向南,四合院布局,后堂、厢房保存较好。后堂面阔三间、进深二间,高6米,前存垂带台阶6级,木结构,悬山顶,抬梁式梁架。木板门,木格窗。

  110- E ,松溉新建纺织厂旧址(松溉镇街镇西500米,1937年),该厂始建于清末,1937年宋美龄曾在此主办"新运总会",设纺织实验区试点厂于此,历时2年。建厂期间,冯玉祥、钮永健等人曾专程到厂视察。其厂坐北向南,占地面积900平方米。为砖木结构,二层木楼,歇山式顶,木质天花板。12根0.5米x0.5米的砖柱,柱高12米。整厂建筑长40米,宽23米,通高15米,

  118- G ,松溉镇水文题记(松溉镇文昌宫社区,清代),墨书洪水题记一则,位于菜园坝酒厂内墙上。题记楷书、白文,竖列文字。文为"乙已年七月初九衣,水涨在此"。海拔高程217.96米。据群众指认为1905年留题。

  119- G ,松溉镇正街水文题记(松溉镇文昌宫社区,清代),墨书洪水题记1则,位于正街3号宅二楼上。题记楷书,竖列文字。文为"乙巳年七月初九日......"。海拔高程218米。据群众言题于1905年。

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面向社会公示2022年“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”。本次遴选的200个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,分为非遗旅游景区、非遗旅游小镇、非遗旅游街区、非遗旅游村寨4个类型。松溉古镇成功入选“非遗旅游小镇”名录。


重庆永川区松溉古镇读

  或许很多朋友和我一样,刚开始会把这个镇读成松“gai”,“灌溉”的“溉”嘛!殊不知,“溉”是一个多音字,另一个读音为“ji”,而松溉的读音正是“ji”。为什么松溉镇会是这个读音?

  根据地名录的记载,松溉建场于宋代,历史十分悠久,原名叫“松子溉”,这是因为附近有松子山,又在长江边上,“松山溉水”之意而得名,后来简称为“松溉”。

大景-(3).jpg

  以前松溉的长江水势凶险,江里形成了巨大的漩涡,过往的船只稍不注意就会被陷入其中,有触礁石的危险。据说古书里将凶险的水称为“溉(ji)水”,所以松溉才有这个读音。

  还有一种说法就更具传奇色彩了。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,清代时期,康熙皇帝到此一游,看到松溉秀丽的风光,情不自禁地说道“松溉(ji)如此美景,不枉此行,以后不要叫松溉(gai)了。”

  天津宝坻区,传说是乾隆皇帝将原本读“chi”的“坻”读成了“di”,才有了如今的读音。看来松溉和宝坻有异曲同工之妙,只不过故事的主角,一个是康熙皇帝,一个是乾隆皇帝。然而传说终究是传说,看看就行,不必当真。

  松溉原本是永川唯一在长江边的镇,以前的朱沱镇属于江津。正是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,让松溉历来就是永川的大镇。在古代曾两度将县衙设置于此,足以说明古代的松溉在永川的地位之高。松溉古镇是永川重要的古镇旅游资源,是西南地区最大、保留最完好的古镇之一。

  然而松溉的地形不占优势,虽然有长江水运加持,但是这里地形起伏较大,城镇像是一个“小山城”。1979年,江津县的朱沱镇划入永川县,永川南部格局发生变化,朱沱的地形优势好于松溉,往后的发展,两镇的差距也拉开了。朱沱集镇规模要远大于松溉集镇,文化底蕴方面松溉是一个“大镇”,而在城镇方面,只能算是一个小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