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强基工程”——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2025重庆市美术名家走进永川松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举行

2025-03-31
来源:永川文艺          作者:
分享到:

image1.jpg

春风蘸墨染青石,画笔轻描古镇春。3月24日-28日,由重庆市美术家协会、重庆市油画学会、永川区文联、永川区融媒体中心、永川区松溉镇、重庆茶山竹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“强基工程”——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2025重庆市美术名家走进永川松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举行。来自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的十余位艺术名家齐聚永川,用画笔描绘千年古镇松溉古韵新貌。

活动期间,永川区委常委、区委宣传部部长、区文联主席张小梅,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魏东等来到现场,与文艺家们共叙文艺发展。

此次采风汇聚了四川美术学院"三剑客"翁凯旋、侯宝川、梁益君,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王朝刚,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赵晓东,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蒋才等重庆美术界的名家大师,在古镇展开了一场关于美的深度对话。

漫步在松溉古镇的黛瓦白墙间,朱漆廊柱倒映溪水,雕花窗棂诉说光阴。作为拥有千年历史的"一品古镇",这里曾是川东商贸重镇。如今,随着"修旧如旧"的修缮工程持续推进,这座深藏长江之滨的秘境正焕发新生。艺术家们或驻足明清四合院前捕捉光影层次,或在十里老街捕捉市井烟火,更有甚者支起画架直面奔流的长江水,用油彩凝固"万里长江第一镇"的雄浑气韵。

活动期间,永川美术家协会、永川文艺人才培养"青蓝计划"学员全程跟随名家写生,零距离接受艺术熏陶。在秦家大院的古戏台前,导师王朝刚指导学员彭洪兵现场创作,运笔之间将古镇意蕴注入画布。在核桃街的光影交错中,导师赵晓东则亲自作画示范,与学员陈武强探讨如何用色彩捕捉地域文化的灵魂。这种"传帮带"模式,恰似古镇的潺潺流水,正将艺术的基因代代相传。

当暮色浸染古镇时,一幅幅艺术佳作诞生,这不仅是对古镇肌理的忠实记录,更是新时代语境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实践。这场跨时空的艺术对话,用艺术家的笔,将让更多人看见永川的文化厚度,也让艺术成为激活古镇生命力的新引擎。

艺术家们还沿着长江逆流而上,来到朱沱镇周公坨写生创作。奔腾的长江水在这里放缓脚步,留下了肥沃的土地与广阔的滩涂。阳光照耀下,江水的波光与多彩的春景、别致的村居相互辉映,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长卷,为创作提供了绝佳的素材。在艺术家们的画笔下,古老的母亲河仿佛在诉说着今日乡村振兴的壮丽故事。


为期五天的采风创作,艺术家们用美术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永川美丽风貌,也为永川美术界的创作实践给予帮扶指导。永川文联也将持续向上对接,通过开展"全国文艺名家看永川"系列活动,引进优秀的文艺人才、文艺资源走进永川、描绘永川,讲好永川故事。

写生作品欣赏

image20.jpg

翁凯旋 《松溉码头》(油画)

image21.jpg

翁凯旋 《朱沱周公坨》(油画)

image22.jpg

翁凯旋 《松溉古镇之秦家大院》(油画)

image23.jpg

侯宝川《晨光下的松溉秦家大院》(油画)

image24.jpg

侯宝川《春至周公沱》(油画)

image25.jpg

侯宝川《松溉绕三长江大桥》(油画)

image26.jpg

王朝刚《梨园春色》(布面油画)

image27.jpg

王朝刚《晨光中的松溉古镇》(布面油画)

image28.jpg

梁益君《春来长江边》(油画)

image29.jpg

梁益君《江边的古镇茶馆》(油画)

image30.jpg

梁益君《长江边上三月天》(油画)

image31.jpg

赵晓东《临江老巷》( 纸板丙烯油画棒 )

image32.jpg

赵晓东《松溉古镇民生公司旧址》(纸板丙烯油画棒)

image33.jpg

赵晓东《阳光下的核桃巷》 (纸板丙烯油画棒)

image34.jpg

李松林《松溉烟波图》(油画)

image35.jpg

李松林《 江声入梦来》(油画)

image36.jpg

李松林《 千帆过尽处》(油画)


更多推荐